家教园地(2011年6月第46期百名优秀家长会专刊)
郑州市七中心理咨询室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
----编者按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往往就被认为是优秀生,老师喜欢,家长骄傲,同学羡慕,他们身上的缺点也被优异的成绩所掩盖,殊不知,优秀生的心理,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具有较高的成就焦虑
“成就焦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因希望自己学业成绩超过他人或担心被他人超过所引起的持续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体验。典型表现是:总希望自己在考试中成绩拔尖,一旦失败,就长期压抑、紧张不安。学业优秀生往往害怕别人会赶超自己,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分分计较”,把名次的高低看作自己成功与失败的标志,他们的自我评价体系具有以分数为主要参考依据的特点。一旦无法得到高分,他们会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予以全盘否定,焦虑紧张,忧心忡忡,这种持续的不良情绪极易转化成一些躯体化症状,如头晕、失眠、胃痛等,严重的会发展成精神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患。有的大考前出现严重的考试焦虑,无法正常发挥甚至弃考。
2.苛求完美、争强好胜
适度的好胜心理,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促进个体前进的不竭动力。然而,假如“事事苛求完美、处处争强好胜”,则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和困惑。
优秀生在成绩和日常表现上一般比其他人优秀,因此他们总希望事事优秀、处处完美,过分要求自己,凡事总喜欢和别人比高低,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优秀。他们对自己和他人及周围环境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在行动上过于注重细节而显得刻板教条,有时候稍微做得不够完美,心里便惴惴不安,觉得没有成就感。另外,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行为举止的评价,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
3.爱慕虚荣、妒忌心强
虚荣心是一种被扭曲的自尊心,是为了显示自己优越,以赢得他人尊重所表现出的不恰当的心理行为倾向。优秀生由于“家里受宠,学校被捧”,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形成了较强的虚荣心,喜欢听表扬,反感别人指出不足;加之优秀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盲目自信,过分爱面子。
优秀生往往有着较高的目标定位和角色定位,这使得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持其“唯我独尊”的局面,很难容忍其他竞争对手赶超自己,因而在优秀生群体中,嫉妒心理的表现较为突出,由嫉妒而产生厌恶他人、憎恨他人、仇视他人等不健康的心理很普遍。他们总想抑制他人,发展自己,甚至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如白天在同学面前纪律散漫(睡觉、乱讲话等),晚上回家学习死用功;有好的学习资料不愿借给旁人,搞知识保密;对竞争对手的长处优势和荣誉多有不满情绪,发现某个同学超过了自己,受到了教师的青睐,就进行挖苦讽刺、恶意诋毁,甚至对竞争对手采取不道德的攻击行为。
4.自我中心、心理闭锁
现实中,优秀生一直是家长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和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些极易诱发优秀生的优越感,形成傲慢自负的心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轻视他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很少顾及他人的兴趣和感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一切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对集体不管不问,同学问问题,不耐烦,不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的集体活动。遇到集体活动,即使自己有能力参加,怕耽误学
有些优等生为了保住自己的“优秀品牌”,很少主动与其他同学沟通交往,喜欢独处,讨厌集体活动,出现明显的人际沟通不良现象,这种闭锁心理往往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产生隔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特别是有些优秀生在进入新的环境或升入高一级院校后,原来的优势消失了,又没有主动交际的能力,就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社交退缩的心理,进而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行为更加怪僻和偏执,严重的甚至形成人格缺陷,直接影响其成长进步。
5.耐挫力差、情感脆弱
耐挫力是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经受生活考验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在学校和家庭中,长期处于金字塔尖的优秀生都是被当作重点保护的对象加以呵护,他们的成长经历大多一马平川,春风得意,很少遭遇坎坷挫折,一旦遭遇偶发的挫折和失败,优秀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之普通学生反而更脆弱,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形成外表光亮坚硬,实则不堪一击的“蛋壳心理”。当没有达到自己期待的目标定位时,特别是曾经使他们引以自豪的学习成绩出现下降时,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便会受到伤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怨恨,甚至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优秀生”的父母请注意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全方位的,不是单单成绩好,学相处,学做人,学做事,也是重要的学习,甚至比成绩更重要。培养孩子的爱好,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意义,同时,缓解学习上的疲劳。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获得全面发展。
其次,给孩子一个全方位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给予孩子爱时,千万不要讲条件,他成绩好我就爱,成绩不好我就不爱。要让孩子知道,你优秀是我的孩子,你不优秀妈妈陪同你一起去面对困难。这样,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内在的自信心在支撑着他,不会成绩不优秀而失去自信,一下子被打垮。
第三,当孩子遇到问题,家长又束手无策时,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四、和孩子一起成长,与时俱进,不单纯拿自己的成长经验来要求孩子。
“优秀生”成“啃老族”主力 “问题”出在心理
来源:银川晚报
一些平时在学校成绩好的“优秀生”出现问题的几率高于普通学生,而且这些优秀生有很多后来还成为了“啃老族”的主力。
从一些医院的普通心理门诊和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做过的调查发现,一些平时在学校成绩好的“优秀生”出现问题的几率高于普通学生,而且这些优秀生有很多后来还成为了“啃老族”的主力。
心理专家张丽珊分析说,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啃老族”,在学生时代因为学习好就可以赢得同学
张丽珊说,反而是那些平时在校并不优秀、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不甘于“啃老”。因为不会认为自己有多优秀,他们反而踏实肯干些。而优秀生因为觉得自己“优秀”,踏入社会时,往往在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遇上不如意的工作不肯轻易低头。当然,也有优秀生最后工作成就很突出的,这和这些优秀生自身不断地调整有很大的关系,如到工作岗位后不断调整自身的期待,摆正自己的位置,最终使情商和智商相匹配。(钟铭)
(郑州七中心理咨询室 地址:办公楼二楼左手边 联系电话1598190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