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返回七中首页·
首页 > 高中部 > 新闻中心 > 校园动态 > 我校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斩获佳绩

我校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斩获佳绩

作者:郑州7中 发表于:2023-04-07

 妙笔生花纸墨香,文采飞扬展博雅

——我校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斩获佳绩

 

46日,第二十三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结果揭晓,我校高三学生周羽璠、李弘基,高二学生张智菡,三名同学的作品均荣获全国一等奖,另有5名同学喜提全国二等奖,7名同学荣获全国三等奖。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快乐作文》杂志等共同主办,20229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中,“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再一次位列其中。

编号

题目

指导老师

学生

奖次

学校班级

02305626

《书赋》

赵秋红

李弘基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1)班

02305639

《书卷多情似故人》

赵秋红

周羽璠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1)班

02305694

《与书为伍,一路芬芳》

崔军涛

张智菡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6)班

02305631

《书香沁心脾  与吾同行》

王浩然

刘伊凡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20)班

02305627

《书香致远》

李京燕

柴雨溪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15)班

02305630

《根固叶方繁》

后丽文

沈真好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7)班

02305629

《一手持书,一手人生》

后丽文

乔思羽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17)班

02305628

《掬一捧清泉,育心中至美》

吕晨虹

闫子菡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18)班

02305637

《书香情缘》

崔智奇

陈宇菲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14)班

02305636

《诗歌之韵,伴我成长》

李强

张婧瑶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8)班

02305635

《捻文墨为春风,于书香中升华》

李卫红

张晟凡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三(20)班

02305632

《阅读,我生命中最美的光》

吕晨虹

苏冰峰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18)班

02305634

《檐下雨,枕边书》

裴玉

宋希萌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13)班

02305638

《专于所爱,奋不顾身》

董晓

谷欣凝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10)班

02305633

《腹有诗书方能厚积薄发》

李京燕

张然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15)班

 

笃行博雅,著华彩文章。近年来,在王保军校长“博雅教育”理念的引领与指导下,语文组全体教师在“语文学科育人课程”的实践与创新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博雅的育人,育博雅的人。近年来,学校相继组织开展了《河洛图》《颜氏家训》等读书交流活动、“感秋”“感冬”等诗歌散文创作活动、各类主题演讲活动、课本剧编创活动、“曾国藩十字教育法”学习感悟交流活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大师系列活动……依托于学校智慧课堂,各类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育人活动有序开展,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而且提高了师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让师生在文学的熏陶和浸润中养育博雅气质。

抱朴守拙,明月可寻。践行学科育人思想,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为使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语文组除加强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训练外,还对学生每次考后的优秀考场作文进行年级公开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也对其他同学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追风逐月,星辉可遇。众多学生获奖也给语文组老师们带来学科育人方面的新启示:要高度重视,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激情,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严格把关,带领学生在写作的自由天地中“以吾手写无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相信在博雅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未来会有更多学生的文章在全国甚至世界大赛的平台上崭露头角!

 

 

附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作品《书赋》

书赋

高三(1)班李弘基

序:吾素喜游于天地之间,意发四时之外,览物酌景,墨卷相伴,多获有所闻。今观夫众生者,寥廖乐于读书也。想吾踏云观雾,浸淫书韵,不曾废卷,饱览世间气象,乃悟中华之瑰丽绮绣皆出于此,且于吾于众皆重。恰今戊寅之至,更知年华一马,手作此赋,以言书之妙。

观之于史,叹之悠悠。三坟五典,九丘八索,书竹牋为简策,书片枋为版牍,削墨痕以正意,弃废木以传文。藏书富则拥百城,卷充栋即称腹笥。书之珍妙,不言而喻。

书之用,于身物简而于景情繁。于物,以物佐餐,或茶或酒,以书佐餐,相映成趣,书中文字,手中之食,二者兼得则疗愈精神,滋味身体。如吾素藏沈宏非先生《饮食男女》,外完好如新,内则不堪,油印饼渣,醋痕辣星,此之辩书确为佐身之灵物也!

极冬夤夜,二斤牛肉,切片码盘,浇热辣油料于上,取《隋唐演义》于手,看那咬金遇赦,抢当铺,劫毛竹,好酒好肉酣畅淋漓,不禁食指大动,看窗外鹅毛顷遍,亮如白昼,不觉寒冷;再看叔宝客栈遇贵,肉汤温柔,泪洒饥寒,取碗白粥静观之,品之若有肉味,新汤清简,厚味在卷也;再读《水浒》佐酒,武松三碗绝喉,若有红光迸发,再打虎,读而饮之,拳罢三碗尽,口中回味,似有山气拳风,惊觉起身,怒喝一声好胆!书妙于物身多于此也,而于景又得异同。

景似百花,赋之方可嗅其芳,书似香茗,读之方可品其妙。吾四时读,读四时。四时之景各异,而吾各得其道也。

若夫春朗日清,红新绿蕤,烟霏云叆,天色清浅;杜鹃弱管,啄窠枝投春礼;檐角风铃,赋白杨而问风。蕊绽莺啭,香尘流连春景;榆涤梅韵,尽显《春日》真晴。一卷《代春怨》,半江《阳春》水,寻韵春卷,意求万物之理,陶冶趣味,品味人生之道。

至于夏困暑盛,日庚田澄,斯螽动股,莎鸡振羽;残云夏光,开轩户以舒卷;清风入襟,伴《七月》而纳凉;雨浥红馥,坐小阁听萤语;荷含翠筱,题《兰亭》以畅怀。一夜火骤流,眠枕《西江月》,寻意夏图,旨览繁荣之姿,博卷净魂,漫得悠然之身。

至若秋高枫艳,寒淡暮潇,山转苍翠,潮叠叶黄,落霞江天,持卷序问秋水;莼菜紫青,品甘脆赞《蔬品》;晓剪破霜,忙翻柴补红炉;盘饤煨酒,醉读诗唱《秋兴》。一曲叹《登高》,小作惋《送别》,寻思秋情,愿题心之所望,扫地焚香,咏拜古之圣贤。

若夫冬寒冷凝,西风颤走,羽瑟鸦鸣,北国寂静,浅雪舟楫,扬扬兮白鸟净;孤鸿溅影,茫茫兮江水亭;梦寐寂寥,醉酒堪消白雪;烛火萤台,陈卷挥毫抖墨。一曲《白雪歌》,两朝《湖心亭》,寻绘冬景,为着梅之一缕;唯心唯一,感悟天地苍茫。

读书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竹屏宣林下之风。四时景引四时心得,是有夏沐而冬枯,有秋杀而春生,书中之道乐亦无穷也。然万物无字解,唯之读解无字书,如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也,识景之书,而不识书之景,安得景之趣?栽花种竹,玩鹤观鱼,此皆流连光景,玩弄物华也,唯读书浸卷为真乐趣也。

四时景何如?妙也,然吾观景而实为言书也!生创万物,如梦中游,浪中寻舟,自摹于流,私以为读书亦如此,吾乐赏四时,吾亦善读书。书若良师,引吾解万籁之妙;书似益友,伴吾醉千胜之耀。一卷一诗相和,歌久而成心者,吾心始诚,一读一念相参,读极而物知者,吾知必真,书之于吾可谓引者也!

苏秦读书而纵横百家,宋濂读书而千古垂名,书之用何止于物于景邪!私以为贵也,书引功名,引情操,万千道妙皆见于书卷也,今之书彼浅,乃不知读,而三千年之存卷何深,古之读者何多!余诚求古贤人之心,再与诸子相解,有问道,尝言:修书犹鉴心也,心澄且动,动而乃发。是故知阅物以舒身,阅景以知理,阅人以阅己,阅古以阅今,读书之道尽于其中矣!

指导教师:赵秋红

 

附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作品《书卷多情似故人》

 

书卷多情似故人

高三(1)班周羽璠

明代于谦曾写下一笺《观书》,诗中有言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此言甚得之,在我的记忆里,书卷就是独属我一人的“别有春”。

对书的记忆,是从合欢树下飘落的合欢花开始的。

彼时年龄尚小的我,居住的屋舍前有两棵相依的合欢树,每当盛夏过去,一簇一簇毛绒绒的的合欢便顺着一阵一阵拂过的风落下,在几块背风的砖石台阶下堆积成淡粉色的一小堆,等待路过的孩子们捡拾,这也是我小时候最热衷的游戏。每当吃过晚饭后,我便捏着白天捡来的合欢的茎,翻开一本厚重的书,小心翼翼地将合欢铺开,夹在一页一页的书中,制成最简易的标本。

后来合欢的花季过去,泛着黄的书页就夹上了清香的茉莉,甜腻的桂花,偶尔还会有一两片泛着涩味的树叶……时光如指尖的沙,书中的花换了一茬又一茬,书却始终留在我身边。鲜花花瓣的水分析出,在书页上洇出一片片的水渍,墨水印的规整的正楷小字边缘也泛起一小圈毛细的纹路,我却越来越迷恋泛黄的,带着褶皱的纸张的触感,和翻开书页时迎面而来的带着花香的墨香。

自此,我与书便算是解下了不解之缘。

悄悄地给我人生的胶卷按下快进键,你初见时我还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孩子,再见时我已经扎起了高高的马尾,是个即将迎来及笄之年的半大姑娘了。会在星期五的晚上捧着本卷着边的小说,在昏黄的灯光下潜心阅读,会在周末抱着一簸箕奶奶刚蒸好的桂花糖包去找大院另一头的马奶奶。

马奶奶是个慈祥的老太太,也许是信仰宗教的原因,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安定的气质。我喜欢她家里随处可见的书本和手录,每当周末我总喜欢替奶奶跑腿,然后一头扎进马奶奶家的书房,顺着香炉袅袅的烟,顺着倾斜着散开的阳光,挑选我喜爱的书,然后一读就是一下午。

对于年少的我,沾着焚香的书是我不世出的桃花源,温柔着包庇我一切的焦虑与疲惫。

再后来,我想你也不大想了解我成长到现在的琐琐碎碎,兵荒马乱,那便说说现在的我吧。

跌跌撞撞走到现在,虽然行不至远,我却在笔墨的世界里饱游饫看,恣意翱翔,每一笔每一划都赋予我人生新的动力:“逝者如斯”鼓舞我珍惜光阴,“毋行毋必”教引我为人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我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老吾老,幼吾幼”勾勒心中的大同理想……如果没有书籍的滋养,我们便纵享不成口腹之欲,行遍万水千山无诗可吟,历经磨折后不能脱口而出前人也曾感受过的大喜大悲……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倘若没有书籍的浸润,又怎会有走笔尽波澜的三分惊才艳艳?

对于现在的我,阅读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说阅读曾经是我的游乐园、桃花源,那么阅读之于现在的我,便是淌着奶和蜜的迦南地,是我用尽一生的力气和勇气也要坚持的事业。

我义愤于书中的不公,叹息书中的悲剧;我折服于书中的美景,向往书中的盛世……董卿曾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每天都在读书,但后来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有人回答到:“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正如这个浅显的比喻一样,我读过的书早已融进我的骨血,只需要一个触动点,便能蓬勃而出。只要我的生命仍然奔腾向前,永不止息,我读过的书就能发光,就能生长。

指导教师:赵秋红

 

附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作品《与书为伍 一路芬芳》

与书为伍  一路芬芳

高二(6)班张智菡

生活需要读书。读书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画卷;读书是带着思绪在文字里深深浅浅地走;读书是增长见识,打开全新世界的93/4站台;读书是与哲人对话的通讯器;读书是为我的人生描绘上色彩的七彩颜料。

    古人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嬉月。”少年如我,纵使知道还没有“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也还是默默地热爱读书。

    每当身心疲倦,手捧一本好书,静静坐下,感受时间的流逝,品味文字的汪洋恣肆,总能得到最好的治愈。人生总有迷茫的时候,高一时,我因为迷失了方向而感到焦躁不安,像一只漂泊在海上的小舟般不知所措。渐渐的,我开始抗拒社交,封闭自我,从而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成为别人眼中的“怪人”。但我并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正是“只因身在此山中”吧!若是长久以往,我肯定会迷失自我。然而我是幸运的。偶然间,我读了一些文章。文中朴实的语句,简单的故事,竟是如此让我感动。书中关怀的句子令我动容,书中的人物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我便是由此打开了书籍的大门。书,让我体会到了“生如夏花之绚烂”的激情,使我感受到了普通小事中的温暖,令我学到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浸润在文字中,放松身体,规正思想,何尝不是一剂治愈身心的良药?

    欧阳修曾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之本。读书是我了解世界的途径。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高尔基亦言:读书是人进步的阶梯。打开书接触一个个新颖的跳动着的新事物,怎不使人心潮澎湃?读《三国演义》,敬佩那“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气节,学会了做人当“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读李白,为“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壮志豪情所折服;读历史,才知道波士顿倾茶那天晚上的风雨交加;读《世界地图》,领略了大好河山的壮丽秀美;读《世界艺术百科》,才发现文艺复兴时艺术之林的百花齐放……犹记得,走进学校图书馆时的激动,整整三楼的浩如烟海的图书仿佛黄金屋一般,对浅陋的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让我流连忘返……

    书自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当陷入低谷时,好书能给人以勇气,成为助我披荆斩棘的发动机。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书中对斯特朗博士学校的叙述仍使我印象深刻——斯特朗博士学校中的学生怀着美好的愿望学习,为了良知和荣誉心而奋斗。还记得大卫被迫到摩德斯通格林比货行时内心的痛苦倾诉:“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的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这些文字使我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大卫而言,学习并不是痛苦的,而是他“所喜爱的”,大卫是为了良知与荣誉心而学习,让我不禁联想到我的学习生活。当我在疲惫之余,总会想到大卫,从他身上获得成长进步的勇气与信心。

    生活需要读书。读书之于我,是治愈身心的良药,是了解世界的途径,是助我披荆斩棘的发动机。

    少年读书,虽如隙中窥月,但我始终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过的书,一定会在我心中萌芽开花,播下芬芳,伴我成长。

 

指导教师:崔军涛

供稿|赵秋红 霍曼若

编辑|校     办

审核|刘     宁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